安源區 :“蔬菜村”迎來“第二春”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安源區五陂鎮長潭村持續在蔬菜產業上做文章,全村蔬菜產業逐步向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模式轉變,同時,該村大力發展蔬菜加工新模式,延伸農業產業新鏈條,“蔬菜村”迎來了發展“第二春”。
記者 歐陽逸群:
記者一線行,我們在現場。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五陂鎮長潭村,在我的身后可以看到采摘工人正在采摘蔬菜,今天,記者就帶大家走進這里,來看我們安源的“蔬菜村”迎來“第二春”。
2020年以來,長潭村活用各項資金,通過“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成立常興生態合作社,流轉土地100余畝,示范種植無公害蔬菜和發展特色養殖。產業要發展壯大,單靠傳統種植遠遠不夠。近年來,長潭村在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想方設法發展蔬菜產業新鏈條,通過村土地入股、公司籌建、社會資本運營模式,與安源區農發公司強強聯合,并吸引社會資本,快速推進蔬菜深加工基地建設,將豆角、辣椒、娃娃菜等盛產蔬菜加工成醬腌菜,預計年產量達20萬噸。
安源區五陂鎮長潭村長興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陳海華:
過去,我們生產的蔬菜、生鮮品銷售半徑只有五到十公里,主要供給我們本市。現在通過蔬菜加工項目,每個月可以把十噸蔬菜加工成醬菜,每個月銷售額也比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10多萬元,可以賣到湖南等周邊省份去。
為了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當地確定了大力發展蔬菜的產業格局,不僅建設了蔬菜加工廠,還投資150萬元把冷庫建設到田間地頭,將冷鏈集配中心與田間地頭的農產品全程冷鏈無縫對接。
長潭村黨總支支委委員、長潭村村委委員 王呂帆:
下一步,我們要爭取讓長潭村的醬菜,像我們的蔬菜一樣,能夠走出安源,走出江西,走向全國。通過這一系列的方法,目前我們長潭村已經初步的形成了冷鏈和蔬菜加工、種植為一體的產業鏈。目前,我們的村集體收入已達到了50余萬元。
近年來,為助力蔬菜產業煥發新活力,五陂鎮把蔬菜產業作為推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點項目進行培育發展,按照“強基地、擴規模、壯龍頭、突特色”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蔬菜種植—蔬菜加工—牲畜養殖”的種養結合綠色循環模式,實現產業從一產向二產乃至三產過渡。截至目前,五陂鎮有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2家、蔬菜基地1000余畝,年均總收入約60余萬元,走出了一條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新路子。
(編輯:李錫念)
來源:安源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