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西要辦好這10件重點民生實事!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省委、省政府決定,2025年在統籌推進各項民生任務基礎上,集中力量辦好10件民生所急、民眾所盼的實事,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支持5000名畢業2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到省內基層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就業,每人每月給予1000元崗位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支持2000名大齡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到鄉鎮、街道臨時攤點經營場所低成本創業,穩定經營6個月的,每人予以不超過5000元的一次性設備補貼。全年安排創業擔保貸款擔保基金6000萬元、新增發放貸款160億元,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創業農民工、脫貧人口、退捕漁民、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使用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就業。(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教育廳)
按規定提高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月人均保障標準和財政補差水平。特困失能人員、半失能人員、自理人員照料護理補助標準分別按每人每月1500元、375元、110元落實。對18周歲前已納入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圍,年滿18周歲后在學制規定年限內仍在全日制高中和大學階段連續就讀的,可延續享受基本生活補貼政策。定期為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流動兒童及留守兒童等提供監護狀況和心理健康評估、探視巡訪和心理疏導、心理干預個案等服務。(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文明辦、團省委、省婦聯、省紅十字會)
將城鄉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城鄉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提高10元,均達到每人每月110元。我省0-6歲(不滿7周歲)殘疾兒童基本康復訓練享受不設年限的全程救助,救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5萬元提高到2萬元。根據區域經濟水平和殘疾人類別、程度、特點及需求,對10000戶以上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責任單位:省民政廳、省殘聯)
04提升城市居家社區和農村養老服務能力
改造提升35家標準化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為有需求的特殊困難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對在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助餐點)用餐的老年人,分類給予差異化用餐補貼。建設改造90家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設300個“一老一小幸福院”。(責任單位:省民政廳)
普及肺癌防治科普知識,推進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強環境健康風險管理和區域致癌危險因素控制。對我省50-74歲人群開展肺癌重點篩查,對發現的高危人員進行隨訪,對發現的癌前病變患者及肺癌患者及時引導至醫療機構就診,對經認定符合條件的困難患者按規定予以救助,提升全省肺癌防治服務水平。(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民政廳)
06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在統籌用好現有托位的基礎上,通過新建、改擴建嵌入式托育服務設施等形式,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樣化服務,推動城市社區托育服務機構覆蓋率達50%以上。鼓勵各地向有意愿入托的0-3歲嬰幼兒家庭發放托育服務消費券,減輕群眾托育服務費用負擔。(責任單位:省衛生健康委)
07推進“可躺式”課桌椅進校園試點工作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根據實際需求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不含寄宿制學校)配備“可躺式”課桌椅,優先支持在校午休學生比例較高的中小學校,優先考慮新建、改擴建學校,讓更多中小學生午休可以“躺著睡”。(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08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上學交通服務保障水平
按照“一縣一策,一鄉一案”原則,因地制宜通過開通道路客運班線、城市公交延伸線路等形式,逐步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學生上學交通服務保障條件,強化交通安全管理,為優化縣域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學校學生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
在常態化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檢查的基礎上,各地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你送我檢”活動,向社會公開征集需要重點抽檢食品的區域和品類,組織全省開展食品安全便民服務活動1288場,滿足54000人次食品抽檢需求。(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
利用城市或縣城中心城區“金角銀邊”、小型公園綠地、高架橋下等空間資源,因地制宜改造或新建籃球場、非標準足球場等體育場地設施,按照“普惠性、均等化”的原則,三年內打造100個以上“口袋體育公園”。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對現有“口袋公園”增加體育設施。(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來源:“江西省人民政府”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