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看湘東麻山:田間地頭的“科技范” 與 “泥土香”
人勤春來早,春耕備耕忙。時下,正值春播春種關鍵時期,麻山鎮立足實際,早部署、爭主動、搶農時,全力投入早稻育秧工作,全鎮的春耕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確保春耕生產“開新局”,為今年農業生產開好頭、起好步,為全年豐收筑牢根基,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
走進中坪村,撲面而來的便是濕潤的泥土被翻起后的獨特氣息。作為麻山鎮最早開始春耕的村之一,在這里,可以看到村民們三三兩兩地在田埂上辛勤耕作。同時,村上也在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作業,引進了一批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如旋耕機、播種機、無人機等,大大提高了春耕生產效率。
一大早,在景星村,種植戶就來到田邊,熟練地啟動深耕機緩緩前行,將板結的土壤翻起、打碎,新鮮的泥土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以前春耕靠人力畜力,費時費力,現在有了深耕機,效率提高了好幾倍。深耕作業不僅能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結構,還能把地表的雜草、秸稈翻埋到地下,增加土壤肥力,為農作物生長創造良好條件。”種植戶笑著說。在深耕機的助力下,田野被翻整一新,仿佛鋪上了一層松軟的“棉被”,等待著播下希望的種子。
種植大戶駱輝在橫崗村率先開始了辣椒苗、苦瓜等蔬菜的育種移栽和早稻的浸種。在他們的大棚育種基地里,村民早在2月便開始了上泥、施肥、插桿、蓋膜等工作。待到天氣回暖、太陽高升之日,又趕忙將后山兩百多畝的田壟進行了翻耕。“二月就開始備苗了,溫度計24小時盯著,比伺候月子還仔細。”農耕領頭人劉嬸帶著十多個婦女們弓著腰將新苗移栽,塑料盆里的營養土還帶著潮氣,“現在天暖了,得抓緊把這些‘小祖宗’請到露天田里。”
在汶泉村的油菜花田還能看到農技員熟練地操控著農用無人機上下起落,給油菜“加餐”。“這架飛機載著50公斤葉面肥,十分鐘搞定十畝地。”路過的農民李大叔湊過頭來看稀奇:“這鐵蜻蜓真靈巧啊,噴得勻稱得很哩!”無人機植保技術的應用,讓以往本需要人工背負噴霧器進行田間管護的噴灑工作變得更加高效、精準,這不僅節省了人力和時間,還減少了農藥和肥料的使用量,更好地降低了農業生產成本。
其余的村也沒有落下,田間地頭里,村民一次次將鋤頭高舉,搭配著此起彼伏的農機轟鳴聲,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正在麻山鎮徐徐鋪展。
鎮農業農村辦也以實際行動為春耕備耕積極提供著政府力量。為保障春耕用水,早在3月上旬便組織了工人為源并渠道進行除草、清淤,保證水源暢通,幫助早稻翻耕種植順利進行。積極響應上級工作部署,對早稻工作實行了日調度制,農辦工作人員每日都奔赴農田一線進行督導,并以實際數據說話,推進早稻耕種工作。目前,麻山鎮合計四千畝的早稻種植面積已有72%完成了翻耕。此外,還邀請了農業專家和專技人員到各村的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為村民傳授科學種植技術,幫助解決村民們在春耕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編輯:李錫念)
供稿:麻山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