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鄉村振興“跑”起來
中共萍鄉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后,奮力推進“五區”建設,打造“最美轉型城市”成為全市廣大干群的一致目標。安源區在新的趕考路上如何精準答題、科學答題、高效答題、創新答題,考驗黨員干部擔當作為,考驗全區上下智慧水平,考驗黨群干群協同合力。安源區融媒體中心開設專欄《奮進新的趕考路——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聚焦安源區主動融入全市的發展格局,以“三區同振、城鄉融合”積極策應,立趕超之志,鼓奮進之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狀態,動起來、干起來、跑起來,將這道題答好、答優、答出彩,以有力舉措踐行市委對安源提出的“創一等走前列”要求。
▲美麗鄉村景色
市委全會報告提出,要大力推進鄉村振興,不斷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安源區以新時代“三農”工作為總抓手,通過強產業、優環境、樹新風,重點抓好農業產業、人居環境、增收致富等方面工作,讓精致鄉村有“面子”更有“里子”。安源廣袤的土地上,一片片涌動生機的田野、一個個秀美整潔的村莊、一戶戶忙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都在釋放著嶄新的活力,化為躍動的音符,奏響鄉村振興的動聽旋律。
興產業,村子富起來
在高坑鎮富田村炎農生態蔬菜產業2號基地,一根根成熟的黃瓜掛滿了枝頭,當季的絲瓜、豆角、茄子等蔬菜也都進入了采摘期,果蔬豐盛飽滿。村民正忙著培土、鋤草、采摘……田間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和村民的笑容。
▲剛剛采摘的黃瓜
“這幾天正是黃瓜的采摘期,基地的活兒多。”正在地里采摘黃瓜的農民鄒有才高興地說:“每天最多能采收3000斤黃瓜,20多天的采摘期能夠產出近7萬斤,一天工資收入有200元。”據悉,僅在這片20畝的菜地,采收季節每天雇工30多人,每人每月工資達4000多元,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農民鄒有才采摘黃瓜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根本。安源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和高效設施農業建設,為產業興旺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因地制宜制定產業規劃,大力發展都市近郊現代農業、品牌農業、休閑農業,打造“村村有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化、差異化農業產業格局,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轉變。
優環境,村莊美起來
▲風景秀美的林業分場
初秋清晨,陽光照耀在五陂鎮林業分場,山上,清風、綠竹、青山疊翠;山下,粉墻、紅瓦、流水潺潺;一泓河流玉帶一樣繞村而過,藍天、白云倒映水中……五陂鎮憑借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探索“生態+旅游+農業”的綠色發展路徑,打造農家樂,建設健康漫游道,推出徒步路線,環境變美的同時,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村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美麗鄉村
守住綠水青山,留住鄉情鄉愁,安源的鄉村煥發著蓬勃生機。安源區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寫好產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的“融”字文章,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美麗宜居試點村莊。同時,以黨建引領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文明建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引導群眾共同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來,創建精品村莊、推進垃圾、廁所、污水“三大革命”……一項項舉措正在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實現“內外兼修”,鄉村更美。
展新風,文明樹起來
▲新農村建設點
鄉村振興,既要塑“生態宜居之形”,更要鑄“鄉風文明之魂”。安源區不僅在村莊美化等“面子”上下功夫,更在提升鄉風文明等“里子”上花心思。依托鎮村宣傳欄、文化墻、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平臺,結合各地特色,舉辦群眾喜愛的文化體育活動及傳統節慶活動,弘揚傳統美德、培育淳樸民風。
▲文藝匯演活動
安源鎮每到周末都組織各種文藝演出、道德宣講等活動走進村莊,讓農民群眾成為主角,在潤物細無聲中提升農民群眾道德素養,把文明鄉風“種”進農民心田。青山鎮深入挖掘一心為公的高自立優秀家風故事,以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建設好家庭為重點,傳播正能量,弘揚文明鄉風。如今,鄉風文明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安源大地上鋪展開來,鄉風文明正內化為村民的自覺行動,注入鄉村的靈魂。
(編輯:李錫念)
◆來源:安源區